機床行業轉型智能化引入工業機器人技術成新趨勢
2022-06-12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國外汽車行業、電子電器行業、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避免了大量的工傷事故。全球諸多國家近半個世紀的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實踐表明,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是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推動企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手段。機器人技術是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高技術領域。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設備已成為自動化裝備的主流,國內機器人普及也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今天的機器人還未發展到非常智能的程度,但簡單的機器工人、機器助理已經漸漸深入工業領域,人們也越來越依賴先進的科技去進行生產和生活。據消息稱,美國國會規定,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的地面戰鬥將使用機器人士兵。 由此引發了中國的危機感,加快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步伐。機器人走向智能化、全民化,即將掀起製造業的革命。由此可見,工業中的機器人時代正在隆重的登上中國工業發展的舞臺。 高端裝備規劃大力扶持機器人應用市場將開花 「十二五」《高端裝備製造業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智能裝備發展轉型、衛星及應用發展專項目前已經開始落實,這表明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規劃已進入實質操作層面。 工業機器人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的發展思路是從五大方向重點突破,分別是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製造裝備。該《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15年高端裝備的銷售產值占裝備製造業的比例將達20%以上,預計年銷售產值將會達到6萬億元。 數據顯示,目前智能裝備的產業規模約為3000億元,市場多被國外廠商壟斷,國內廠商市占率低,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為10%,工業機器人與專用裝備為20%,中檔數控機床為20%,高檔數控機床為1%。而《規劃》制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國民經濟重點產業所需高端智能裝備及基礎製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2萬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 首批用於補貼智能裝備製造的資金已經下達。第一批落實補貼資金的智能製造裝備有19個項目,國家補貼資金9.5億元,現已正式啟動。尤其為支持智能製造裝備企業拓展市場,國家將劃撥首臺套補貼資金,補貼資金高達產品銷售價格的25%至50%。 據上述裝備工業司官員透露,《規劃》預計到2015年,高端裝備製造業年銷售產值將在6萬億元以上。而此前,張相木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說,「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高端裝備製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銷售產值占裝備製造業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端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25%?!?機床行業轉型智能化引入工業機器人技術成新趨勢 機床企業也開始將工業機器人引入機床,機器人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製造業在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對於設備組成部件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精密性、表面質量等。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如航天、通信等。下游市場技術需求的轉變,對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數控機床的技術發展能夠適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則能夠起到推進作用,反之則會制約其發展。 一位美國專家今年提出:「當我們將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製造技術相結合,將會發生一場製造業的革命。它使得美國企業家在本地建廠開工,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品。這樣,中國還如何能與我們競爭?美國註定要重新獲得製造業的領導權,而很快就該輪到中國去擔憂了?!姑绹鴮W者提出的向中國製造業宣戰的三大技術相結合產生的製造模式,可以稱之為製造智能化,即智能製造。 目前,國內大部分機床企業大都關心如何將企業做大。動輒是幾千人、上萬人的規模。而國外企業則更多追求技術的領先,即讓自己的產品在其他產品的生產製造中不可或缺。目前中國機床企業的競爭機制主要是靠價格和數量取勝,缺乏核心技術。隨著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企業的利潤會越來越薄。因此競爭機制亟待轉變。 工業機器人關鍵應用在於運動控制,而運動控制則是保證機床精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機床製造與機器人製造技術關聯度非常大。因此,近年來機床企業介入工業機器人製造的熱情愈發高漲。 不僅是數控系統製造企業,機床整機企業對機器人領域也是非常青睞。國內機床銷售額第一的瀋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也表示,瀋陽集團有研製飛陽數控系統的經驗,正準備切入工業機器人製造領域,開發工業機器人產品。 可見,不論是引進國外機器人還是開發國內工業機器人,聰明的企業家都已瞄準了它與機床行業融合的廣闊前景! 人才培養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
相關新聞